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33次提到时代,强调新时代的传媒人,首先应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要讲述时代好故事、传播时代好声音,同时,又不仅仅是记录者、传播者,也不仅仅是创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而是要成为人类社会主导价值的建构者和时代的引领者。
精神一词共出现了319次,位列第三。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更是将多部影视剧与游戏串联起来,作为南大人,以战狼般的精神,用无以匹敌的速度与激情,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绝伦的红海行动,取得了一个个引以为豪的王者荣耀,无愧于自己的芳华。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33次提到时代,强调新时代的传媒人,首先应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要讲述时代好故事、传播时代好声音,同时,又不仅仅是记录者、传播者,也不仅仅是创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而是要成为人类社会主导价值的建构者和时代的引领者。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13次提到世界,呼吁全体毕业生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结合起来成为引领未来的人。他提出:唯有懂得执着、选择执着,才能于历尽千帆的征程中收获无悔人生,这个时代才能锻造真正经得起时间与历史检验的成就,才能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上刻写永恒的印记■本报记者 陈彬 50年前的1969年,一套名为阿帕网的计算机网络在美国军方手中诞生。张小强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国内外高校发展阶段的不同。
例如,医学院校在做医疗大数据,农业院校在做农业大数据,没有数据的高校也在设法与企业进行某行业的大数据应用研究。更重要的是,此类事件的集中爆发就在近两年,也就是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时间段。除了对时代赋予责任的叮嘱,校长们也十分重视毕业学子的品质。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致辞词云图 其中,人生一词共出现了450次,位居高频词榜单之首。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而中国正是这场变局中的重大变量。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陷于沮丧和抱怨,而是要振作起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人为善,在探索中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享受人生的丰富多彩。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希望能有幸福的人生,但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并不存在所谓的捷径,唯一的路径就是坚持不懈地奋斗。
在92篇毕业致辞中,5G是各校校长频繁提到的热点技术,在本次所取样本中共出现22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提到学生们已盘出了骄人的成绩。
这说明,部分校长刻意拉近与青年学子的文化距离,通过学子们的话语方式实现更为贴近的传播。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斌不仅提到小猪佩奇,还巧用热播剧《知否》中的知否体:知否知否,跑道上、看台边,甜蜜的爱情、恼人的体重,究竟哪一个应是当年的绿肥红瘦。无论是紧跟网络潮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是谆谆教导,指引毕业生形成更完整的人生态度,毕业致辞中蕴藏的深情与期盼都标志着又一批莘莘学子将步入人生的下一阶段,开启新的生活。人生不外乎有进有退,天地有宽有窄,这既是人生的道理,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校长们祝福毕业生时提到的高频词统计 5G、盘、C位出道等热点词汇频现 从趣味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团队在样本数据中发现,不少高校校长金句频出,诸如脱发容易脱单难等段子以及5G、锦鲤、佛系、盘等网络流行用语频出。华南地区高校更强调团队,华东地区高校更强调青春,西北地区高校更强调时代,而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地区的高校更强调人生。校长们从当前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出发,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毕业生,号召他们将个人的青春追梦路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我也知道,这几年,你们拒绝佛系,争当高能少年,书写了精彩的青春故事,编写了独一无二的成长密码,而这些密码中又蕴藏着许多小秘密。
身为一校之长,他们希望毕业生情系母校,用集体意识与积极进取的态度,秉承校训、弘扬校风、传承母校基因与精神风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称学生们抓住了网红教室的尾巴。
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在致辞中19次提到精神,指出西部红烛精神是爱国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坚守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强调西部红烛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铸魂育人的生动体现。(本期内容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小强传播团队提供) 《中国科学报》 (2019-07-10 第4版 数据)。
在此,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语包括青春(314次)、毕业(280次)、同学(224次)、大学(169次)、校友(119次)、团队(119次)、老师(107次)等。在毕业致辞中,教导毕业生胸怀世界、报效祖国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精神一词共出现了319次,位列第三。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更是将多部影视剧与游戏串联起来,作为南大人,以战狼般的精神,用无以匹敌的速度与激情,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绝伦的红海行动,取得了一个个引以为豪的王者荣耀,无愧于自己的芳华。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33次提到时代,强调新时代的传媒人,首先应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要讲述时代好故事、传播时代好声音,同时,又不仅仅是记录者、传播者,也不仅仅是创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而是要成为人类社会主导价值的建构者和时代的引领者。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13次提到世界,呼吁全体毕业生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结合起来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他提出:唯有懂得执着、选择执着,才能于历尽千帆的征程中收获无悔人生,这个时代才能锻造真正经得起时间与历史检验的成就,才能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上刻写永恒的印记■本报记者 陈彬 50年前的1969年,一套名为阿帕网的计算机网络在美国军方手中诞生。
张小强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国内外高校发展阶段的不同。例如,医学院校在做医疗大数据,农业院校在做农业大数据,没有数据的高校也在设法与企业进行某行业的大数据应用研究。
更重要的是,此类事件的集中爆发就在近两年,也就是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时间段。因此,她更加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为各学校提供一个业务指导框架,学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实现精准大数据的预测。
比如韦法云便坦言,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中外高校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有这种相关人才,大数据相关软硬件设备仍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一所高校的数据量有限且具有片面性,因此让每所高校都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这种方式经常成为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宣传点,但外界对此却争议颇多,其焦点便集中在这种方式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而相关的数据泄露,也会成为很多人担心大数据技术不安全的重要依据。需要指出的是,西安交大就是韦法云口中,能够为学生画像的少数国内高校之一。
不过,大数据如果不能和学校的教学制度结合,又如何服务教学呢?她说。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情况并非如张小强所愿。
事实上,目前高校在进行大数据项目时,通常的做法是将项目整体或部分外包给校外机构或商业公司,这种方式自然省时省力,但又是否是长远之计呢? 对此,几乎所有受访专家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但后者,恰恰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所欠缺的。
韦法云表示,目前国内高校的大数据应用多集中在学科建设上。当时的人们可能很难想到,在此后的半个世纪,托生于阿帕网的互联网将以何等迅猛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教育与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当已经延续百年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新兴的大数据相遇,两者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一愁:高地与洼地 在我国,大数据技术与高校产生联系,基本上与新世纪的到来是同步的。每次做大数据项目时,我们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组,由业务部门,如学生处、研究生院、招生办等相关部门提需求,联合网络信息中心开展工作。她说,大数据计算目标是贴近于真实,越真实,要求算法和模型与所在区域和高校自身特点结合得越紧密。
比如张小强便直言:校外商业公司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商业利益。在国外高校,大数据可以根据学生前两学期的大数据表现,对学生进行画像,以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在这方面,西安交大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墨同样感触颇深。当前大数据在高教领域的应用,似乎集中在一些更宏观、更具大局性的内容上,比如为学科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持,但对于高校本身,特别是学生个体的大数据分析却很少。
就在西安交大建立大数据平台的前一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该校小强传播大数据传播团队创始人张小强也结束了自己在出版单位的工作,进入了大数据相关的教学研究领域。至于在非人才培养方面的管理,我觉得大数据应用还是要慎重。
评论留言